top of page
Search

上醫醫未病之病 — 治未病的重要性



早在數千年前,古人已相信中醫可以能力分為三個等級:上醫、中醫和下醫。上醫的醫術最精湛,理應享負盛名,但事實上他們名氣卻不及下醫。要理解其箇中原因,首先要知道他們的分別。


「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」這句話淺白地說明了三者的分別。上醫醫術高明,能在人生病前就防止疾病的發生, 但由於身體在治療前後變化不大 ,所以上醫的能力常被低估。中醫是在病徵剛出現時就能醫治好病人,所以會被認為能處理輕微的疾病,而他們亦因此較上醫出名。下醫則在病人已有較嚴重的症狀時進行治療,因為進步會很明顯,病人會覺得下醫能更高,故此下醫的名氣亦比上醫和中醫較大。

其實早於二千多年前,《黃帝內經》已提出預防勝於治療,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,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,而且世界衛生組織亦認同並曾引述這說法。疾病和病徵是身體發出的警號,提示我們身體的運作和機能出現問題。藥物只能暫時抒緩症狀,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。唯有處理問題的癥結才能恢復身體的自癒能力,維持健康。

面對現代生活五花八門的壓力,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,而且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,治未病無疑是維持健康最合適的方式。研究已證明很多疾病其實是可以預防的,所以透過固本培元,加強身體機能,我們就可以享有健康的人生。


92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